我從幾個月前就一直好想吃大甲的奶油酥餅啊!
材料都有就想要試試看,印象中材料其實跟做太陽餅很像,
但我也好久沒有做過太陽餅了,趁機來複習複習!
上網找了找,找了個看起來很不錯的食譜,
食譜參考:Juling’s Blog 奶油酥餅
https://rulichsu.pixnet.net/blog/post/218949509-%E5%A5%B6%E6%B2%B9%E9%85%A5%E9%A4%85
因為怕甜我把餡減少了20%,
這樣酥皮的比例也會比較多,我喜歡吃皮XD
這個配方意外的做起來不甜,出爐就得到家人很大的讚賞喔~
因為我糖粉用完了,所以有一半的糖粉用了黑糖粉,
餡的顏色才會變這樣~也是很不錯喲!喜歡的話也可以全部改成黑糖粉!
另外我那天製作發生了點意外,用了全高粉做油皮,所以油皮比較硬…
更難操作但做起來的酥皮應該會更酥脆才對~
大甲奶油酥餅 *20顆
|
材料 |
重量 |
單位 |
|
油皮 |
||||
1 |
中筋麵粉 |
320 |
克 |
|
2 |
糖粉 |
65 |
克 |
|
3 |
無鹽奶油 |
100 |
克 |
|
4 |
溫熱水 |
140 |
克 |
|
|
合計 |
625 |
克 |
|
油酥 |
||||
5 |
低筋麵粉 |
300 |
克 |
|
6 |
無水奶油 |
140~150 |
克 |
|
|
合計 |
450 |
克 |
|
內餡(減20%後) |
||||
7 |
糖粉 |
65 |
克 |
|
8 |
黑糖粉(可改糖粉) |
80 |
克 |
|
9 |
麥芽糖 |
64 |
克 |
|
10 |
無鹽奶油 |
48 |
克 |
|
11 |
煉乳 |
48 |
克 |
|
12 |
牛奶 |
32 |
克 |
|
13 |
奶粉 |
64 |
克 |
|
14 |
熟低筋麵粉 |
140 |
克 |
|
|
合計 |
541 |
克 |
|
*我這邊油皮用誤用到高筋麵粉
*油酥的軟硬度可以藉由油量調整,所以我寫140~150克
*油酥和油皮盡量調整成同一個軟硬度
*內餡的麥芽糖我是用85%精緻麥芽(比較軟)
作法:
*材料備妥
製作油皮
*溫熱水我是取用約85度熱水瓶出水
1.取鋼盆加入中筋麵粉、奶油、糖粉拌勻,將溫熱水倒入攪拌成團
2.手揉攪拌均勻(表面沒有很光滑也沒關係,大約手揉兩分鐘,再蓋起靜置,產生筋性即可)
3.蓋起靜置約20~30分鐘(趁時間做油酥)
製作油酥
4.將低筋麵粉與無水奶油拌勻即可(這邊油酥我做太軟了,建議要好製作不要這麼軟)
5.有時間就分成20個,一個約22克
製作內餡
*熟低筋麵粉→我將低粉秤好放在盤子上,中高火力微波1分鐘,即成為熟麵粉(為的是降低麵粉筋性,記得微波完要過篩)
*餡有空就可以先製作
6.將糖粉、黑糖粉、麥芽糖秤到鍋子內,麥芽糖拉成一絲一絲的沾裹糖粉(這邊不會很均勻沒有關係)
7.加入退冰的無鹽奶油、煉乳、牛奶以刮刀拌勻
8.最後加入奶粉、熟低筋麵粉(記得過篩,我沒過篩,最後很麻煩要整個過篩處理結塊顆粒,過篩過到懷疑人生很浪費時間),拌勻即可
9.有時間就分成20個,一個約26~27克
←靜置後
*剛做好的餡會比較稀,放一下會比較成團,但是還是稍微偏軟的狀態
油皮油酥製作、包餡
10.油皮分割成20個,約31克
11.取油酥包入油皮中
12.收口向上稍微壓扁,擀長,捲起(第一次擀捲)
*如果擀開如下圖,表示油酥太軟喔
13.蓋起(油皮表面不要被風乾),鬆弛15~20分鐘
14.轉向,收口向上擀長,捲起(第二次擀捲)
15.蓋起,鬆弛20分鐘
16.將油酥皮擀成圓片(適合包餡大小即可)
*這邊我有直接壓扁擀開、或是壓中間摺疊兩邊擀開,差別不大都可以
17.包入內餡
18.擀開成薄片
19.放上烤盤,可以用刀子劃兩刀(沒劃刀會膨脹)
20.大烤箱,倒數第二層160/160℃,烤15分鐘調頭在3分鐘
令我意外的,背面還蠻容易爆餡的,所以包餡的收口可以捏多一點皮
正面看不影響,這個餡在烤的時候也不太會滾,所以不太會失敗的樣子!
如果不劃刀,烤出來就像太陽餅一樣,表面會鼓起來,劃刀會比較像大甲的奶油酥餅吧!
出爐後真的是很難忍住不吃啊!看這個組織就覺得很酥~~
剛出爐很酥~~口味也很不錯、做法也不難,很建議做做看喔!
沒割線就會膨起來~!
2023年新增過年可以用的樣式~配方一樣!
只是在上面蓋上紅色色素印章,我用的是紅色的食用色膏,加一點點水調整濃稠度,
蓋上去後要在紙巾上稍微刷一下再蓋、水才不會太多~
然後割線的部分我改成割四次,
烤完有點縮、但成品還會有直徑10-11cm的大小,
用自黏袋包裝起來、冬天室溫約可以存放約2周,皮還是會蠻酥的!很適合過年送禮~
以上~
如果覺得實用的話,大家可以多多留言回應!
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交流,
到Facebook按讚支持熊足跡!可以隨時知道食譜更新~
P.s若轉載圖片、食譜請註明出處